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9, 2024的文章

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。- you be seeking for much happiness.

◼️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◼️ 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。 Always striving to accord with the will [of Heaven]. So shall you be seeking for much happiness. 永遠努力符合[天]的意志。 所以你會尋求更多的幸福。 Never say that you are unlucky, happiness needs to be strived for by yourself. 永遠不要說自己運氣不好,幸福需要自己去爭取。 人間百年筆陣  反求諸己 自求多福 https://www.merit-times.com/NewsPage.aspx?unid=486711 ◼️ 依報隨著正報轉 ◼️ 吉人自有天相 ◼️ 上天有好生之德 ◼️ 天無絕人之路 ◼️ 《正大光明》匾額 ◼️ 身正不怕影子斜 Being upright is not afraid of slanting shadows 正直不怕斜影 比喻只要行為端正,不怕謠傳中傷。 ◼️ 上善若水,厚德載物。 ◼️ 德不孤必有鄰

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。- you be seeking for much happiness.

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。 Always striving to accord with the will [of Heaven]. So shall you be seeking for much happiness. 永遠努力符合[天]的意志。 所以你會尋求更多的幸福。 Never say that you are unlucky, happiness needs to be strived for by yourself. 永遠不要說自己運氣不好,幸福需要自己去爭取。 人間百年筆陣  反求諸己 自求多福 https://www.merit-times.com/NewsPage.aspx?unid=486711 ◼️ 依報隨著正報轉 ◼️ 吉人自有天相 ◼️ 上天有好生之德 ◼️ 天無絕人之路 ◼️ 《正大光明》匾額 ◼️ 身正不怕影子斜 Being upright is not afraid of slanting shadows 正直不怕斜影 比喻只要行為端正,不怕謠傳中傷。 ◼️ 上善若水,厚德載物。 ◼️ 德不孤必有鄰

「至誠感通」。通,世出世間法都要通,用什麼方法通?感應,求感應。用什麼來求?誠,真誠,真誠到極處就感通了。這是頭一個你要具備這樣的心態,真誠到極處。- Sincere understanding

至誠感通|淨空老法師開示 https://youtu.be/F7tTT1SMg9Y?si=Tzv95PmHQBJ_TELV 我初學佛的時候,老師勉勵我們年輕這一代,要發大心弘法利生、續佛慧命。這跟中國古人所說的,「為往聖繼絕學,為天下開太平」,是一個意思,續佛慧命、弘法利生,同樣意思。說很簡單,做可不是那麼容易事情。 老師勉勵之後再分析,講給我們聽,他說我們不談佛法,談世間法,你對世間法不通達你不能救世。世間法,不說別的,單單講中國一部書,乾隆年間編的《四庫全書》,這是中國一部叢書,你一生能學得了嗎?我們聽了就呆了。 你要學不通,你能做到繼絕學嗎?你能做到續佛慧命嗎?這事實擺在面前,在佛法裡的《大藏經》,學佛要通佛法、要通世法,通佛法契理,通世法契機,世出世間法都要通這才行。我們想想真的做不到。老師說,真的,確實是做不到。 做不到還得要做,用什麼方法做? 老師傳我一個方法,四個字,「至誠感通」。通,世出世間法都要通,用什麼方法通?感應,求感應。用什麼來求?誠,真誠,真誠到極處就感通了。這是頭一個你要具備這樣的心態,真誠到極處。 方法,我們老祖宗講的「教之道,貴以專」;佛法,祖師大德所說的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這是方法,用真誠心,你用這個方法,我就學一部經,一門深入。這一部經學多久?學到感通就行了,要真正學到感通。 所以這一門的東西,你天天去讀它,鍥而不捨,一心一意,心裡除了這個經之外,什麼都沒有,什麼也不干涉,心裡就是這一部《無量壽經》。中等人,那不說上上根人,中等根性的人,大概三年、五年他就得定,得定是什麼?就是清淨心現前。 你看三、五年集中在一樣東西,他什麼都不想,清淨心,清淨心生智慧。六、七年他開悟了,不能大徹大悟,他也是大悟。大悟是什麼情形?沒有接觸過的東西,他一看就明瞭,一聽就明瞭,一接觸就明瞭,通了。所以一經通一切經通。 恭錄自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229集 2010/12/22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00070899796215/posts/pfbid0ojh2oVtxmYc3XNnSvVvN6bmPDYAMehb4X4JyU5GsjkHR5LvketMLcQSm3zwCTBQvl/?mibextid=Nif5oz 至誠感通 Sincere understanding 真誠的理解

【聖人與凡人之別】-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aints and mortals

圖片
【聖人與凡人之別】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aints and mortals 聖人與凡人的差別? 世人只知道一朝一夕的歡樂, 聖人卻知道千秋萬世的永恆。 世人只知道功名利祿的享受, 聖人卻知道仁義道德的真理。 世人只知道博學多聞的知識, 聖人卻知道天地萬物的智慧。 世人只知道悲歡離合的無奈, 聖人卻知道超生了死的瀟灑。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00064726271473/posts/pfbid0JP76K9DdKv3DrWRt9nfU4YoWQ9fhptTEe4tFSeuHwJQy7xKtpJurFqSuDqHSoWz2l/?mibextid=Nif5oz

普陀山慧濟寺的「佛頂頂佛」具有哪些涵義?- Buddha on top of Buddha

圖片
普陀山慧濟寺的「佛頂頂佛」具有哪些涵義 佛弟子文庫 宏海法師 2018/12/24 各位有緣,大家吉祥。 我們來朝拜普陀山呢,有一個地方是必到之處,就是慧濟寺。慧濟寺呢俗稱叫做佛頂山,也是我出家的地方。從山下一路一千零八十個台階拜上來,等到這個山門進來的時候呢,迎面就有這麼一幅石頭的牌匾,叫「佛頂頂佛」。 如果諸位來這裡做旅遊的話,通常都會聽到導遊們給大家介紹,有一幅非常有趣的對聯,下面有一塊石頭叫雲浮石,後來有那個郭沫若呢,一個文藝作家嘛,來游普陀山的時候,對的對聯就是「雲浮石浮雲」,對的「佛頂山頂佛」。這是導遊給大家講的這個情況。 今天呢我們在這裡給大家講一下,真正意義上的,為什麼叫「佛頂頂佛」。在整個普陀山呢,全部都供的主殿是觀音菩薩,叫圓通寶殿。只有這個佛頂山慧濟寺呢,供的是釋迦牟尼佛,叫大雄寶殿。 因為觀音菩薩的本師就是釋迦牟尼佛,這是他在我們這個世界的師承關係。那麼觀音菩薩的根本道場在極樂世界,這是他在極樂世界的師承關係,他的師父是阿彌陀佛。所以我們每次見到觀音菩薩的形象呢,一定是在他的髮髻上,有他的師尊阿彌陀佛的一個坐像。 那這麼講來,應該說是菩薩頂佛,怎麼能叫佛頂頂佛呢?這個就有所不知了。觀音菩薩,他屬於果後行因的菩薩。可能大家沒有聽說過這個詞兒。 說白了就是說,他已經老早就成佛了,為了輔佐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,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度化眾生,所以又示現成一個快要成佛的菩薩,來作為上首弟子,合作弘化一方。所以觀音菩薩早就成佛了,他的名字叫正法明如來。由於正法明如來現的菩薩,頭頂頂了一尊阿彌陀佛,這就是「佛頂頂佛」的由來。 那為什麼要有這樣的一個講究呢?其實也是給我們表法的。大家要知道,在我們佛教裡邊呢,常有一句話,叫做「上報四重恩」。 我們報的一個是國土恩,這個國土養育了我們;一個是父母恩,我們的色身是由父母養育而來;還有一個是師長恩,教導我們學修佛法;再一個就是眾生恩,我們每吃的一頓飯,每住的一個房間,每天的日用,是這個世界大家一起合作呈現出來的,對我們每一位人都有恩德。 所以,佛頂頂佛,其實就是表的這個恭敬感恩法。在佛教裡面常講到說,要恭敬、要謙卑,特別是要恭敬一切眾生,他都是我們的過去父母,未來諸佛。 那麼再一個來講的話,為什麼「佛頂頂佛」呢?這是一個更高的法了。如果大家有常念阿彌陀佛,修淨土的人呢,讀過經典就知道,每一尊佛啊,他已經修得覺行圓滿...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關聖帝君說•因果一次大清算•後面災劫更嚴重•望大家都能素食•老母降道救原郎•沒有賣後悔的藥•疫情平息須戒殺•何忍再吃衆生肉•吃素仙佛來庇佑•芸芸眾生皆有靈•天時緊急快吃素

(轉載)在此奉勸各位,跟神明許了願,就一定要依照當初許願的內容履行承諾,做不到的事情,千萬不要亂「發願」。

㊙️玄一門無上道 -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- trending

@玄一學佛修行:素齋念佛《五福臨門》 ①長壽②富貴③康寧④好德⑤善終(預知時至 自在往生)

素齋念佛《五福臨門》【福人居福地,福地福人居】【念佛的人永遠沒有災難】為什麼?念佛的人心地善良、清淨,跟災難不發生任何關係,所以他永遠沒有災難。縱然災難來了,阿彌陀佛帶他到極樂世界去。

㊙️百分之百絕對能【改變命運的鑰匙】:①南無阿彌陀佛《無量壽經》②《了凡四訓》③《俞淨意公遇灶神記》- The key to changing your destiny

【開經偈】無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萬劫難遭遇;我今見聞得受持,願解如來真實義。(Sutra Opening Gatha)

佛說:我只有一部經 - I only have one sutra

【覺】【三覺】【無上正等正覺】- anuttara-samyak-saṃbodh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