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法師:【學佛基礎】心地清淨,頭腦清楚冷靜,具足誠敬

淨空法師:【學佛基礎】心地清淨,頭腦清楚冷靜,具足誠敬

佛法是方東美先生傳給我,他為我講哲學概論。上課是在他家,學生就我一個,每一星期二個小時,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半。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,我從哲學入門,不是從宗教入門。

老師告訴我,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,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,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這話很中聽,很動人,我就這樣入門了。但是哲學最高峰從哪裡下手?有殊勝緣分。

老師講這個課程,大概二、三個月,我就有機會認識章嘉大師,接受指導。我向他請教,第一天見面,第一(個)問題,就是佛法這麼好,有沒有什麼方法,很快就能夠契入境界?

那時候年輕,我二十六歲,問題提出來,大師看著我,我看著他,我們對看了半個多鐘點,一句話沒有,整個房間非常清靜,聽不到一點聲音。半個多小時之後,他說了一個「有」。

我等他開示,他說有,心就動了,振奮起來。他不說,停了六、七分鐘,又靜下來,才告訴我,看得破,放得下。他說話速度很慢,一個字一個字說,很深的印象,一輩子不會忘記。

十幾年之後,我才想起來,這個教學法高明。為什麼不說?很容易的二句話,為什麼要等那麼久?年輕人心浮氣躁,聽東西,所謂這邊進去,那邊就出去了,一定要等浮躁的心念平定下來,他才講。

我跟大師三年,也是每個星期見一次面,他有時間,給我二小時,如果客人多的話,至少會給我一小時。對我非常愛護,每星期一定要去,不去,他會叫副官打電話給我,為什麼沒來?是不是生病?很關懷,搞得我不好意思,不能不去,用這種方法逼著我去。所以我學佛基礎,完全是他奠定的。

最重要的,心地清淨真誠,具足恭敬信心,才能得到東西。

現在人呢?

真的是心浮氣躁。

我比一般人還好一點,
他都要這樣訓練我。

我一生沒遇到過,
頭腦清楚冷靜的人,
具足誠敬。

印祖常說,
一分誠敬得一分收穫,
十分誠敬得十分受用。

沒有誠敬,
佛菩薩來教,得不到。

看破就是了解事實真相,真相明白之後,自然放下。

本文節錄自【2012淨土大經科註】155集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00006316368909/posts/pfbid02bCLaEN46qwhKKWvLPWDaXyouah9d9BWAgXvHedtyxrwCnc9Jk1jVoA57uhT8t64nl/?mibextid=Nif5oz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《了生死》(Understand life and death)

【一生皆是命,半點不由人】

【開經偈】無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萬劫難遭遇;我今見聞得受持,願解如來真實義。(Sutra Opening Gatha)

南無阿彌陀佛 念佛機

【八千人以真實功德挽救劫難】外國的科學家告訴我們,地球上能有八千個真念佛的人,真正修福修慧的人,這個地球上什麼災難都沒有了。

「至誠感通」。通,世出世間法都要通,用什麼方法通?感應,求感應。用什麼來求?誠,真誠,真誠到極處就感通了。這是頭一個你要具備這樣的心態,真誠到極處。- Sincere understanding

應以何身得度者,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-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(梵語:Avalokiteśvara-vikurvạna-nirdeśaḥ)

南無阿彌陀佛就是《改變命運的鑰匙》①深信因果②懺悔業障③斷惡修善④積功累德

【五根手指頭】每一根手指都有它的功能和用途,每一根都是不能缺少的。所以我們稱讚別人,一定要和佛性的平等心相應。(五指 five fingers)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關聖帝君說•因果一次大清算•後面災劫更嚴重•望大家都能素食•老母降道救原郎•沒有賣後悔的藥•疫情平息須戒殺•何忍再吃衆生肉•吃素仙佛來庇佑•芸芸眾生皆有靈•天時緊急快吃素

(轉載)在此奉勸各位,跟神明許了願,就一定要依照當初許願的內容履行承諾,做不到的事情,千萬不要亂「發願」。

㊙️玄一門無上道 -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- trending

素齋念佛《五福臨門》【福人居福地,福地福人居】【念佛的人永遠沒有災難】為什麼?念佛的人心地善良、清淨,跟災難不發生任何關係,所以他永遠沒有災難。縱然災難來了,阿彌陀佛帶他到極樂世界去。

【開經偈】無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萬劫難遭遇;我今見聞得受持,願解如來真實義。(Sutra Opening Gatha)

【八千人以真實功德挽救劫難】外國的科學家告訴我們,地球上能有八千個真念佛的人,真正修福修慧的人,這個地球上什麼災難都沒有了。

【覺】【三覺】【無上正等正覺】- anuttara-samyak-saṃbodhi

玄一:你什麼時候放下,什麼時候就沒煩惱。做人不要常看別人的過失,這是你煩惱的根源,時間一長 你就會慢慢地傷害自己。

@玄一學佛修行:素齋念佛《五福臨門》 ①長壽②富貴③康寧④好德⑤善終(預知時至 自在往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