應以何身得度者,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-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(梵語:Avalokiteśvara-vikurvạna-nirdeśaḥ)
應以何身得度者,
即現何身而為說法
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〉(梵語:Avalokiteśvara-vikurvạna-nirdeśaḥ),是《妙法蓮華經》(七卷本)中的第二十五品,又被稱為《觀世音經》(觀音經)。
由姚秦鳩摩羅什譯長行,隋闍那崛多和笈多補譯偈頌。
因該經文說觀世音菩薩普門圓通之德,
千處祈求千處應,
苦海常作度人舟,
示現三十二應身,
普使有情圓成佛道,
開周遍法界之門,
廣濟眾生,
故名「普門品」。
河西王沮渠蒙遜時代,此品舉世流通,功驗最多,歷久不衰。這部經典與〈觀自在菩薩章〉(《華嚴經》)、〈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〉(《楞嚴經》),被稱為「觀音三經」。有情就是眾生之意
經典是聖典,我們要尊敬。
玄一:通一
道通為一
止於一為正
一心就是成就
一字通萬理通
一經通一切經通
一句佛號一部經
一個導師一生成就